电缆故障测试仪
电缆故障测试仪厂家
全国服务热线: 13609292017 029-88859099
电缆故障检测公司
电缆故障检测公司

新闻中心

电缆故障测试仪
联系电话:13609292017 15339235357 
座机:029-88859099
邮箱:13609292017@139.com
公司地址: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10号华奥大厦B1901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10kv电缆故障常见问题总结与分析

时间:2019-04-11 作者:admin

10 kV 单芯电缆两端接地感应电压与环流导致电缆故障问题,是配电电缆工作者多年困惑的问题。分析广东佛山10kV单芯电缆故障,原因是金属屏蔽层接地方式选择不当。在单芯电缆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按设计要求进行敷设排列,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在相应点对电缆屏蔽层进行接地。  
  1 故障经过
  2012年4月,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10 kV某外资公司电缆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经检测该外资公司10kV线路电缆C相接地故障,C 相对地绝缘电阻小于0.01MΩ。AB相对地绝缘电阻均大于95MΩ。该段电缆为 8.7/15kV ZRYJV221*630单芯电缆。
  故障电缆全长3155米,故障点离用户侧配电房392米。找到故障点后,没有发现被外力破坏的痕迹,排除中间接头放电和外力破坏引起故障原因。该故障段电缆为槽盒敷设,3相电缆平行排列。故障电缆故障点处已烧损较严重,线芯外露,槽盒内的沙烧黑发臭。
  
  2 故障原因分析
  该电缆运行已五年多,而且最大运行电流记录为420 A,未超过安全载流量725 A 的范围。电缆型号ZRYJV-1×630,单相长3155米。判断故障原因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原因是该线路其中C相电缆应该存在一个“隐患点”,该点可能是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气泡或一个小孔,也有可能是运输、施工等过程中造成的一点损伤(由于电缆毁坏严重,已无法判断),导致电缆绝缘层受潮,电缆绝缘性能降低,长期受污水渗入电缆里面导致电缆放电。随着该点电缆放电时间增加, 导致单相短路接地。
  还有一个导致电缆绝缘性能降低重要原因,就是该电缆金属屏蔽层采用两端接地方式。屏蔽层上长期存在较大的工频感应电压,三相水平排列,使感应电压进一步增大。出现较大环流,所产生的热损耗加速电缆主绝缘电—热老化。在电缆绝缘的薄弱点出现放电,最终导致相间短路。
  
  图 电缆金属屏蔽层两端接地ED—终端
  10 kV 电缆金属屏蔽层通常采用两端接地方式。这是由于10kV电缆多数是三芯电缆的缘故。三芯电缆带平衡负荷时,三相电流向量和为零金属屏蔽上的感应电势叠加为零, 采用两端接地时,没有环流。
  近年来,由于负荷密度增大,环网柜等小型设备的应用,电缆开始采用较大截面单芯电缆。当单芯电缆导线通过交流电流时, 其周围产生的一部分磁力线将与金属屏蔽层交链, 使金属屏蔽层产生感应电压。单芯电缆每相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应电势不能抵消。如果10 kV 单芯电缆金属屏蔽层还是按照10 kV 三芯电缆采用两端直接接地的方式, 金属屏蔽层通过两个接地点与大地构成回路,产生较大的环流,所产生的热损耗加速电缆主绝缘电—热老化。
  下面针对三相水平排列与三相品字形排列这两种常见排列方式具体分析10 kV 单芯电缆金属屏蔽层上的感应电压情况。
  2.1 三相水平排列感应电压计算
  以YJV-1×630 单芯电缆为例, 电缆外径48mm,铜屏蔽外径43.9 mm,PVC 护套厚度2.5 mm,电缆水平排列,间距为管距,取10 mm。单相长约3155米,负荷电流取该线路最大运行电流420 A。根据文献1 提供的水平排列计算公式
  
  S 为电缆中心轴间距离;Ds 为金属屏蔽层外径;I 为电缆工作电流;L 为电缆单相长度。
  计算得边相电缆金属屏蔽层正常运行时工频感应电压最大为120.6V,中相电缆金属屏蔽层正常运行时工频感应电压最大为80.9 V。
  2.2 三相品字形排列感应电压计算
  根据文献[1]提供的三相品字形排列计算公式
  
  计算得电缆金属屏蔽层正常运行时工频感应电压最大为80.9 V。
  2.3 感应电压与环流危害电缆绝缘分析
  根据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的规定,当采取能有效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层的安全措施时,电缆线路的正常感应电势最大值不得大于300 V。否则,不得大于50 V。按采取安全措施考虑,上述计算的感应电压120.6 V 和80.9 V都属正常。但此规定只考虑了感应电压,并未考虑在此感应电压的作用下,金属屏蔽层两端接地所造成的环流的危害。
  文献[2]中的感应电压只有6.8 V,远小于300 V的规定值。但其环流实测值已经接近负荷电流的10%,金属屏蔽层接地线处温度已达80 ℃,有出现热冒烟事故可能性。而且电缆长度、工作电流越大,感应电压就越大。该线路最大运行电流已达420 A,大于文献[2]中电缆的工作电流,其长度3155米 也大于文献[2]的50米。其感应电压在敷设条件相近条件下也应大于文献[2]电缆的感应电压。因此,该线路电缆金属屏蔽层环流不容忽视, 环流的因素,造成电缆绝缘性能降低。经过两年的运行,再加上本身缺陷,最终出现事故。遗憾的是,由于开关柜“五防”设计原因,无法进行实测环流数值。
  3 改进措施分析
  该线路故障修复后,现在仍采用金属屏蔽层两端接地,金属屏蔽层仍然有环流,对电缆绝缘来说,隐患仍然存在。为了降低电缆金属屏蔽层感应电压,进而降低环流对电缆绝缘的损害。应采取以下措施:
  1)电缆采用品字形排列;
  2)采用金属屏蔽层一端接地;
  3)采用金属屏蔽层中点接地。
  从理论上讲,采用金属屏蔽层交叉互联接地也很好,但如果采用一端接地或中点接地可以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时,一般就可以不用考虑复杂的交叉互联接地,毕竟,经济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3.1 电缆采用品字形排列
  前面计算可知,水平排列正常运行时工频感应电压最大值出现在边相,为120.6 V;三相品字形排列正常运行时工频感应电压三相均为80.9 V。采用品字形排列有利于降低正常运行时工频感应电压和环流。
  3.2 金属屏蔽层一端接地
  金属屏蔽层采用一端接地时(图2),如也采用三相品字形排列,正常运行时另一端工频感应电压三相均为80.9 V,满足设计规范中采取能有效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层的安全措施时小于300 V 的要求。一端接地没有构成回路, 可以消除环流,有利于提高电缆的传输容量不会造成电缆附加的热损耗,有利于绝缘。
  如果未采取能有效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层的安全措施时,80.9 V 大于50 V, 不符合要求,则不能采用一端接地方式。
  为防止短路时另一端出现的工频过电压,以及防止另一端的冲击过电压。当电缆外护层不能承受这种过电压的作用而损坏时,就会造成金属护层的多点接地,因此另一端必须通过保护器接地。
  当考虑减小接地短路的工频感应电压值或减小对通信干扰等问题时,需同步敷设事故回流线。
  
  图2 电缆金属屏蔽层一端接地
  3.3 金属屏蔽层中点接地
  三相品字形排列,一端接地,正常运行时另一端工频感应电压三相均为80.9V,如果未采取安全措施,80.9 V 大于50 V,不满足要求,可采用中点接地(图3),Nj 为直通接头。
  
  图3 电缆金属屏蔽层中点接地
  这种接地方式相当于两个一端接地方式串联。接地点两端金属屏蔽层正常运行时工频感应电压最大为80.9 V 的一半, 即40.45 V, 满足50 V 的要求。
  4 对设计规范的建议
  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对GB2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做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修订,该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电力工程中500 kV 及以下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的选择与敷设设计。电缆金属屏蔽层接地方式中300 V与50 V 的规定, 用于配电电缆与输电电缆时按规程规定标准是一样的。但实际中发现,用此标准套用配电网络10 kV 单芯电缆两端接地时,经常出现感应电压较高、环流太大导致出现电缆故障。电力企业配电电缆与输电电缆也是分开设计的。配电电缆设计时,按规程设计10 kV 单芯电缆两端接地是感应电压是满足要求的,但实际工作中又老是担心环流会不会对电缆绝缘不利。
  对《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建议:对配电电缆与输电电缆金属屏蔽层接地方式与工频感应电压做出不同的规定;对环流数值做出规定。
  10 kV 单芯电缆两端接地感应电压与环流导致电缆故障问题,是配电电缆工作者多年困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单芯630电缆线路故障的感应电压计算和分析,目的在于揭示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金属屏蔽层接地方式选择不当,不应选用两端接地,而应根据需要选择一端接地或中点接地。因此,在单芯电缆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按设计要求进行敷设排列,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在相应点对电缆屏蔽层进行接地。
  

公司名称:西 安新方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609292017 15339235357 
技术服务电话:13201711967    15388609997座机:029-88859099邮箱:13609292017@139.com
公司地址: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10号华奥大厦B1901
Copyright 2017 (C) 新方汇电力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2023002307号-1   技术支持:西安嘉瑞德网络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3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