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起典型电缆故障的测寻的描述,总结了通过电桥和波形发射法结合,测寻本体击穿,但内护套、铠装完好电缆故障的方法。 二、电缆事故测寻方法和步骤
电力电缆故障测寻步骤基本包括三步。具体如下:
第一步:确定故障的性质
第二步:粗测,就是测出故障点到电缆某端的距离。本次测试首先用脉冲反射法测出电缆长度(同时可以从波形看出故障点大致位置),再用电桥法粗测故障点位置。
第三步:故障点的精测(即定点),即确定故障点的精确位置。通常采用声测、感应、测接地电位等方法进行定点。
本次试验所用DC型电缆测长仪运用的就是脉冲反射法原理;DX型电缆寻踪仪运用的是直流电桥法和音频电流法。
三、试验经过和测试数据
欣昌线电力电缆是连接昌地开关站到耀欣开关站的联络电缆。线路接线如图(一)所示。
经查此电缆是原文二线在教工路架空改造时进行改造过的,在2004年再次进行了改接,有中间接头三只(热缩接头两只、冷缩接头一只)。电缆参数为:YJV22-3×240/1250m 。
1、确定电缆故障类型。
在昌地站运用兆欧表对电缆三相分别进行绝缘测试,测试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绝缘电阻的测量与导通试验
线路接线好后,进行测试,调节平衡电桥电阻,当指示为0时,达到电桥平衡。输入电缆长度1245米,仪器运算后显示故障点离测试点距离为557米,根据前面测试的结果得知在2#接头附近。为了准确起见,在该电缆的另一端(即昌地站一侧)进行同样方法的测量,测量数据为689米。689加上557米为1246米,数据表明故障点也在2#接头位置。
3、用声测法进行故障点具体位置确定(定点)
按照图(五)接线方法进行线路接线。接线完毕,进行加压放电声测查找。本次试验加压到10kV,通过球隙升压,可达到25kV以上。此时,球隙间会每隔3秒左右放电一次,并伴有很清脆的“啪”声。按一般情况,同样也会在电缆故障点发出类似的现象。但是本次测试中沿电缆线路多次声测,未发现明显的故障点放电声音。
图(五)声测法接线图
依据前述测试结果,重点怀疑放在2#接头附近。2#接头的电缆井打开后,发现该电缆中间接头完好,如图(六)所示,A与B井有很微弱的放电声响,而C井和D井几乎没有放电声。由此判定,故障有可能发生在A井和B井之间。
进行电缆分段处理。
4.1进行电缆确认。因电缆沟中有多条电缆在运行,虽然找到该电缆中间接头,但是不能确定该条电缆就是我们所测电缆,所以首先需要进行电缆辨认。利用DX型电缆寻踪仪进行电缆辨认。具体接线如图(七)所示。
由“电缆寻踪仪主机”向停电状态下的被测电缆送入低频信号,在电缆周围产生相应的低频磁场,然后用“低频信号探头”来接收低频信号,将之送入“低频信号接收仪”放大。测试人员可根据信号的强弱和方向,来判别电缆的路径、识别电缆、对低阻故障定点。通过电缆辨认,在B井处将电缆锯断。
4.2 对两段电缆分别进行绝缘测试,结果如表二、表三所示。
表二昌地站-B井电缆段绝缘测量试验
按照步骤2中粗测中的第2)步,在B井处进行电缆故障点距离的测量。接线按照图(四)所示,测得故障点离测试点距离为7米左右,故障点刚好在A井和B井之间。在B井将电缆锯断,再次测量AB段电缆和A井-耀欣站电缆段绝缘。测量结果如表四、表五所示。
根据表三、表四,电缆故障在A-B井电缆段上。将AB电缆段拉出(该段电缆长约15米),经仔细查找,电缆故障点就在该段电缆上。电缆A相绝缘已经击穿,但是内护套、铠装、外护套均完好。
至此,电缆故障查找完毕。
本次故障点查找时没有听到很明显的放电声音,而是通过不断缩小查找范围获得。与以往电缆故障不同的是,电缆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只是对外屏蔽层放电,没有击穿内护套层、铠装层、外护套层,故在放电定点查找时不能听到明显的“啪啪”声,使工作和试验人员一时不得其解,但是通过电桥和波形发射法结合,再加上一定的实际经验,冷静的思考,还是能够得到准确答案。